OSI与TCP/IP协议详解
作者:聚福
发表于:2024-12-30
1.OSI七层协议模型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数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的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传输介质和网路设备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链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化为数据报,经过路径选择、分组组合、顺序、进/出路由等控制,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设备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设备。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信息的传输,向用户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组织和协调两个会话进程的通信,并对数据通信进行管理。
表示层: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等
应用层: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和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
2.TCP/IP四层协议模型
3.TCP/IP四层协议模型,各层常用的协议。
应用层:HTTP/DNS/SMTP/POP3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ICMP
数据链路层:ARP/RARP
各层协议会对上层的数据包加上自己的报头信息,再发给下一层。解析时,各层对收到的下层数据包进行解析,再发给上一层。
4.ARP工作原理:主机向自己所在的网络广播一条ARP请求,该请求包括目的机器的网络地址。此网络的其他机器都收到这个请求,但只有被请求的目标机器会回应一个ARP应答,其中就包括自己的物理地址。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