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归纳

作者:聚福 发表于:2024-12-29

1、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本章主要内容:11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绪论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5微型计算机系统的EDA设计方法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1绪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将计算机的核心器件中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配以存储器、I/O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等设备的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机的分类以微处理器型号为标志划分:286计算机386计算机486计算机Pentium计算机Pentium计算机Pentium计算机Pen

2、tium4计算机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机的分类按计算机运算部件处理的数据位数来划分:8位计算机16位计算机32位计算机64位计算机位数越多计算机运算速度越快。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是计计算机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微型计算机系统算机中运行的各种程实际物理装置的序及其处理的数据和总称,是计算机相关的文档,是计算完成各项工作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机的“灵魂”。物质基础。CPU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内存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硬盘鼠标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1.2.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微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归纳

3、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据格式表示数据和指令。程序将被事先存入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操作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执行。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2.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运算器(ALU):运算器的核心是算术逻辑单元,是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控制器(CU):发出各种控制信息,使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的部件。存储器(M):记忆程序和数据的部件。输入设备(IN):将程序和数据输入的部件。输出设备(OUT):将结果数据和其它信息输出的部件。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2.1微型计算机系统

4、的硬件组成计算机五大部件之间有两类信息在流动:数据信息:用双线表示,包括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计算结果和程序指令;控制信息:用单线表示,它是由控制器发出,指挥和协调其它各部件动作的信号。不论是数据还是控制命令,计算机中都是用“0”和“1”表示二进制信息。计算机工作时将存放在存储器中的程序逐条取出到控制器,控制器执行指令时发出控制信号到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2.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现代微型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微处理器的性能基本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5、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基本遵循摩尔定律。1971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了第1台微处理器Intel4004;1973年,Intel公司又研制成功了8位微处理器Intel8080;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首枚16位微处理器8086;同年,IBM公司基于Intel8088芯片推出的IBM-PC计算机,使微型计算机进入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使用时期。8086微处理器将在第3章介绍。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2、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用于特定任务的处理,以减轻系统微处理器的负担,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选配硬件。例如,数字协处理器可以控制数字处理;图形协处理器可以处理视频绘制。常见的协处理器有Intel8087。8

6、087协处理器将在第3章简单介绍。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3、内存储器也称主存或内存,用于存放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用到的数据等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大类。随机存储器:RAM接受程序的控制,可由用户写入数据或读出数据,但是断电后数据会消失。RAM可以用来临时存放程序、输入数据和中间结果等。只读存储器:ROM中的信息由厂家预先写入,一般用来存放自检程序、配置信息等。通常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内存储器将在第6章介绍。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4、总线控制逻辑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公共数据通路。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

7、总线分为:片内总线:连接CPU内部的各个部件;片级总线:连接CPU、存储器及I/O接口等电路,构成所谓的主机板;系统总线:用来连接外部设备。系统总线的直观形式就是主板上的扩充插槽。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4、总线控制逻辑主板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必须通过系统总线,所以系统总线包含的信号线必须满足下列各种输入/输出操作的需要:(1)访问分布于主板之外的存储器;(2)访问I/O接口;(3)适应外部中断方式;(4)适应存储器直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总线控制逻辑的任务就是产生和接受这些操作所需要的信号。总线的相关概念将在第12章介绍。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5、外存储器也称辅存或外存,用来存储大量暂

8、时不参加运算或处理的数据和程序,是主存的后备和补充。常见的外存储器主要有:硬盘:安装在主机箱内,常见容量有:80GB、120GB、250GB等。光盘:信息读取要借助于光驱,其容量为650MB。DVD光盘:存储密度高,存储容量大,容量一般为4.7GB。优盘:是利用闪存在断电后还能保持存储的数据不丢失的特点而制成的,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移动硬盘:可以通过USB接口即插即用,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6、输入输出接口、鼠标等鼠标、外存、打印机、显示器等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两类。CPU与外设之间交换的信息有: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

9、息。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通过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与外设交换信息。I/O接口电路的功能有连接外设和系统总线,完成信号转换、数据缓冲、与CPU进行信号联络等工作,使CPU和外设协调工作。I/O接口的概念将在第7章介绍,常用接口芯片在第9、第10以及第11章介绍。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2.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1、指令、指令系统和程序指令:指令是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它由一串二进制代码组成。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成。操作码操作数指明该指令要完成的操指明操作对象本身作的类型或性质,如取或操作对象所存储数、加法、减法或逻辑的位置:寄存器名乘等。或存储单元地址

10、。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指令、指令系统和程序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所能识别和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集合或指令系统。不同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包含的指令种类和数目也不同。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的格式与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影响到机器的适用范围。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指令、指令系统和程序程序:计算机根据人们预定的安排自动地进行数据的快速计算和加工处理。人们预定的安排是通过一个指令序列来表达的,这个指令序列就称为程序。一条指令规定计算机执行的一个基本操作,一个程序规定计算机完成的一个完整任务。8086的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

11、将在第4和第5章介绍。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机器语言: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数据是由二进制数0和1组成的代码;机器语言是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指令表达的计算机语言;一条机器指令控制计算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是计算机惟一能够直接识别并执行的程序,而用其他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经过翻译才能变换成机器语言程序,所以,机器语言程序被称为目标程序。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汇编语言:为了便于记忆和书写,每条二进制代码指令都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称为汇编语言;汇编语言能够直接访问与硬件相关的存储器或I/O端口;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

12、汇编源程序,要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可以由计算机执行。这个翻译的过程称为“汇编”,这种把汇编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语言加工程序称为汇编程序。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语法习惯,易被用户掌握和使用。目前广泛应用的高级语言有多种,如C+、JAVA等。高级语言程序“看不见”机器的硬件结构,不能用于编写直接访问机器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设备控制软件。为此,一些高级语言提供了与汇编语言之间的调用接口。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作为高级语言的一个外部过程或函数,利用堆栈来传递参数或参数的地址。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

13、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就是运行程序,运行程序就是依次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预先存放的指令并完成指令规定的动作。微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序程制。指令1任务启动时,CPU从内存中执行该任务的程指令2逐条读取该程序CPU器储存内序和数据从外存的指令及相关的成批传送到内存指令k数据CPU逐条执外存储指令n行指令,按指令据数器数据1将指令的运算要求完任务完成后,成对数将处理得到的全数据2处理结果送回内据的运部结果成批传送存保存算和处到外存以长久保数据m理存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RAM装入引导程序硬盘装入操作系统执运读行行出CMOS引引操导导作从何处启程序程系显

14、示初始界面动?序统CPUROM执行自举程序BIOS执行加电自检程序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DOSDOS(DiskOperatingSystem)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MS-DOS则是最普遍使用的PC兼容DOS。MS-DOS采用模块结构,它由五部分组成:ROM中的BIOS模块IO.SYS模块MSDOS.SYS模块COMMAND.COM模块引导程序。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EDA设计方法目前进入我国并具有广泛影响的EDA软件有Protel、PSPICE、MultiSIM10、Modelsim和Proteus等。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EDA工具

15、软件,由广州风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的销售代理。Proteus软件可以实现原理图布图、PCB自动或人工布线和SPICE电路仿真,仿真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并实时使用RAM、ROM、键盘、马达、LED等。Proteus软件的使用及微机原理实验仿真将在第8和13章介绍。第1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第二章Windows XP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控制计算机所有操作的软件。1. 操作系统的类别 经过多年的发展,操作系统多种多样。为提高大型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操作系统从批处理,多道程序发展为分时操作系统。为了满足计算机处理实时事件的需要,就有实时操作系统。为适应个人计算机系

16、统的需要又出现了桌面操作系统。为适应并行系统的需要,就有了多处理器操作系统。为满足网络和分布计算的需要,就有了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此外,还有为支持嵌入式计算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器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批处理系统(DOS)、分时操作系统(windows、UNIX)、实时操作系统(LINUX)、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WindousNT)、分布式系统(Amoeba)典型操作系统A. UNIXUnix是一个通用、交互式、分时多用户并支持网络的操作系统,是可以运行在各种机型(从微机到巨型机在内)上的通用操作系统。主要适用

17、于网络、大中小型机。 缺点:软件少,价格贵,难掌握。 B. DOSDOS是单用户、单任务和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统,主要为16位微型计算机而设计,DOS目前仍在一些微型计算机上运行, 但属于淘汰产品。 C. Windowsl 界面图形化,操作便捷l 采用多任务机制 l 支持网络功能l 出色的多媒体功能l 硬件更容易使用l 具有众多应用程序的支持D Linux Linux是一个免费、源代码开放、自由传播、类似于Unix的操作系统。它既可以做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也可以安装在微机上,并提供上网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动画软件等,它除了命令操作外还提供了类似Windows风格的图形界面,我国自行开发的

18、有红旗、蓝点Linux、麒麟Linux等。缺点是兼容性差,应用软件安装困难,操作性差,使用不习惯。2. 窗口的基本组成元素和操作窗口系统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每个窗口都由标题、菜单、控制按钮、滚动条、边框等元素组成。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鼠标打开和关闭窗口,通过操作窗口的组成部件来实现窗口的移动、尺寸大小改变和多窗口布局。打开窗口的方法:1)双击图标 2)选择一个图标,使其反像显示,再按回车键3)右击一个图标,弹出快捷菜单,在该菜单中选择“打开”。4)如果图标在某一个窗口中,选中该图标后,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命令。关闭窗口的方法:l 按ALT+F4l 双击控制菜单3. 对话框常见的组成元素

19、对话框是系统与用户对话、交互的场所,是窗口界面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话框有时也用来显示警告信息、解释信息或询问信息。对话框中的标准件包括文本框、列表框、单选按钮、复选框和命令按钮等。4. 菜单 “开始”菜单、下拉式菜单、弹出式快捷菜单 下拉式菜单: 命令名称显示为灰色,表示当前不可用 命令名的后面有“”,单击后将弹出对话框 命令名的后面有“”的,表示该命令有级联菜单。 命令名的前面有“”的,表示该命令正在起作用,如果该命令处在一个组中,该组命令可以复选。 命令名的前面有“”,表示该命令被选中,如果该命令处在一个组中,该组命令只能选择一个,并且必须选择一个。用键盘操作打开下拉式菜单,在菜单项的名称右

20、边有一个带下划线的字母,按住Alt键不放再按下这个字母,就会打开相应的菜单。例如,按住ALT键不放,再按F键会打开“文件菜单。弹出式菜单:这是一种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的“上下文相关的弹出式菜单”。将鼠标指向一个选中对象或屏幕的某个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即可打开一个弹出式菜单5. 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最常见的组成部分。文件管理主要提供目录及其文件的管理。 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文件存取属性: 只读:只允许授权用户进行读操作。 读写:只允许授权用户进行读和写的操作。 文档:允许任何用户进行读写操作。 隐藏:不允许用户直接看到文件名。 文件名的组成及命名规则n 每一个文件必须

21、有一个名字,操作系统才能根据这些文件名来完成对文件的各种操作和管理。文件名由的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其间用“.”分开。n 文件名最多可以包含255个字符(包括空格)。n 文件名不能含有以下字符: 、: 、; 、+。n 不区分大小写。n 文件的通配符由?和*组成。如:A?.EXE 、*.DOC、课程表.* ?表示一个字符,*表示多个字符6. 路径路径即是指从根目录开始,一直到指定文件之间所经过的目录名构成的字符串,它指明了查找文件的具体过程。在路径中,各级子目录间及最后一级子目录和文件名之间用“”分隔开如: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winword

22、.exe7. 文件及文件夹的选取选择对象操作步骤选择单个对象将鼠标指针指向欲选择的对象,单击左键选择多个对象左键单击欲选择的第一个对象,按住SHIFT键,再左键单击欲选择的最后一个对象。选择多个不连续对象先按住CTRL键,再用鼠标分别单击欲选对象选择全部对象按(CTRL+A)组合键取消选择在未选对象的空白区域单击左键。8切换程序的方法 (1)利用任务栏切换 (2) 利用Alt+Tab组合键或Alt+Esc组合键来切换窗口 Alt+Esc组合键只能在没有最小化的窗口之间切换,Alt+Tab在所有窗口切换。9. 启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3种方法l 用鼠标右键单击“开始”按钮,在弹出的快捷

23、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l 用鼠标右键单击桌面上“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等任一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l 打开开始“开始”菜单,选择“所以程序-附件-资源管理器”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两个(N)实体间,将控制两个对等(N)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为协议。 N层实体向上一(N+1)层所提供的,并能让上一层所看见的为服务。 区别:协议是横向的,服务是纵向的。 服务定义了该层能够代表它的上层完成的操作,即服务定义了两层间的接口。协议定义了同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帧、分组和报文的格式及意义

24、的一组规则。 关系:协议关系到服务的实现,但对服务的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 2、OSI层间的服务是用什么定义的? 答:OSI层间的服务是用原语来定义的。(N)服务是由一个(N)实体作用在一个(N)服务访问点上来提供的。 3、O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 把比特流划分成帧; 决策使用哪条路径到达目的端; 提供同步信息。 答:由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来处理划分成帧的问题。 由OSI的第三层(网络层)来处理走哪条最佳路径到达目的端。 由OSI的第五层(会话层)来提供同步信息的。 4、对OSI/RM的七个功能层次进行总结,把每一层的最主要的功能归纳成一句话或两句话。答:OSI/RM各层的主要功能

25、:物理层(Physical layer):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传输比特流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网络层(Network layer):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它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透明地传输报文,并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会话层(Session layer):组织两个

26、会话进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的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它不仅提供应用进程所需的数据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它们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及目录服务等协议。第二章:物理层1、电视频道的带宽为6MHz,假定没有热噪声,如果数字信号取4种离散值

27、,可得到的最大数据速率是多少?答:由于没有热噪声,利用奈奎斯特公式: C=2Hlog2L 又由于带宽H=6MHz,L=4 则 C=2*6*log24=2*6*2=24Mbps 所以可得最大数据速率是24Mbps2、设码元速率为1600baud,采用3DPSK,其数据速率是多少? 答:数据速率为C,码元速率为1600Baud 3DPSK三相调制,即3位码的相对移相 也即n=23=8;则 C=2Blog28=216003=9600bps 其数据速率是9600bps3、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传送比特流。4、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几种?各有何特点?答:

28、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传输介质物理特性分类传输特性连通性地理范围抗干扰性双绞线由按规则螺旋结构排列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屏蔽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三类线带宽16MHz 五类线带宽100MHz点到点连接 多点连接集线器的距离100m 远程中继线时15km10-510-6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体、外屏蔽层及外保护层组成。基带同轴电缆 宽带同轴电缆数字信号传输 频分多路利用点到点连接 多点连接衰减极小,达几公里10-7 10-9光纤直径50100m的柔软、能传导光波的介质。多种玻璃和塑料可以用来制造光纤。单膜光纤 多膜光纤几千Mbps点到点的连接 多点的连接衰减

29、极小 68Km10-10无线通信使用频段覆盖从低频到特高频,高频无线电信号由天线发出后,沿两条路径在空中传播:地波则在地面传播;天波则在地球与地球电离层间来回反射。天波 地波微波在100MHz以上,沿直线传播。只能进行视距传播。 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蜂窝无线通信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或多个)基站,它与若干个移动站建立无线通信链路。区群中各小区的基站间可以通过电缆、光缆或微波链路与移动交换中心连接。移动交换中心通过PCM电路与市话交换局连接。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是数字式,涉及语音信号的数字化与数字信息的处理传输问题。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

30、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通信信道带宽宽,可进行多址通信与移动通信的优点。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逻辑链路)与链路(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答:数据链路(逻辑链)与链路(物理链路)都是两个节点间相 连的形式。 数据链路:通常是两个节点为了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而建立的连接(联系);在其上所完成的数据传输是按协议进行的。 链路:是通信的两节点间的物理连接。在其上可进行比特流的传输,在没有建立数据链路的连接之前,传输是不可靠的。 数据链路的连接是建立在链路的基础之上的。一个链路在其生存期间允许有多个数据链路生存期,数据链路释放时,链路不一定要释放。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答:数据链路

31、层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包括: 数据链路层的建立、维护与释放等链路管理工作及帧的传输、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等。3、HDLC帧分为几大类?各类帧的作用?帧各字段的意义?答:HDLC帧分为三类:信息帧、监控帧及无序号帧。 I信息帧的作用:用于传送有效信息和数据,以控制字段的第一位“0”来标志。 S监控帧的作用: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及多种控制的功能,以控制字段前两位为“10”来标志。 U无序号帧的作用:有时用于控制目的,但有时也可以在不可靠非连接服务中用来携带数据。 HDLC帧各字段的意义: 最前和最后是两个标志字段:用于确定HDLC帧的开始和结束。 地址字段:在多终端线路的场合特别重要,可用来区

32、别各个终端。对于点到点的线路,有时用它来区分命令和响应。 控制字段:用作序号、确认及其它目的。按控制字段的不同类型将HDLC帧分成三类。 数据字段:可以包含数据的任意信息。其长度可以是任意长。 校验和字段:用于进行循环校验,同时还可以检查出标志字节的丢失。4、利用生成多项式X4+X3+X2+X+1 计算报文的校验序列(本科)答:因此G(X)=X4+X3+X2+X+1即其对应序列为:11111 由于报文序列是11位,增加4位冗余位即为 11111/0000 0000 11111 - 11 01100 0011 00000 11001 由此得报文的校验序列为: 11111 0011 01100 0

33、0000 11001 11111 01100 00000 11001 11111 01100 00000 11000 11111 01110 00000 11100 11111 11第四章:局域网1、局域网所研究的基本技术是什么?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答:局域网所研究的是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将多种数据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以较高的传输速度,实现数据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数据通信设备是计算机化的通信网络。 它所涉及到的问题有:网络的拓朴结构、传输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2、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答:网桥最常见的用法是互连两个局域网LAN,若LAN1与LAN2是通过网桥互连的,LAN1中的

34、地址节点102和103,LAN2中地址节点201与202。如果LAN1中的102要与103节点进行通信,由于它们在同一局域网中,网桥可以接收到发送的帧,但网桥经过地址过滤后,认为不需要转发,而将帧丢弃。而如果102要与LAN2中的节点202进行通信,节点102发出的帧被网桥接收到,网桥在进行地址过滤后,识别出该帧应发送到LAN2,此时网桥将通过与LAN2的网络接口,向LAN2转发该帧,处于LAN2中的202节点将能接收到该帧。网桥的特点:用了网桥LAN1与LAN2就象是一个逻辑的网络一样,用户可以不知道网桥的存在。 网桥在局域网中经常被用来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分成既独立又能相互通信的多个子网的互连

35、结构,从而可以改善各个子网的性能与安全性。3、对基带总线来说,冲突检测时间有什么特点?答:对基带总线来说,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任意两站点之间最大的传播延迟时间的两倍。4、试说明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原理。(本科)答: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量L=2 退避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一个时间片等于2a 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则参量L加倍。 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这个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第五章:网络层1、数据报和虚电路操作各有什么特点?数据报服务和虚电路服务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报操作的特点: 只要用一张表来指明所用的每一条可能的目的地路由器的外出线路; 每个数据报必须

36、包含目的端的完整地址; 当一个分组到达时,路由器查找能使用的外出线路将其发出无须修改分组中的任何内容。 虚电路操作的特点: 在虚电路上传送的分组总是取相同的路由通过通信子网; 每个路由器必须记住应当把分组发往当前打开,传输要经过的那条虚电路; 通过子网的每一个分组在其分组头中除了序号、校验和与其它一些项目外, 还必须含有一个虚电路号; 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该路由器就知道此分组从哪条线路来的虚电路号,由此分组才能被传到正确的路由器 数据报服务的特点: 发出的每个分组所选择的路由独立于其它分组的路由; 它比虚电路式通信子网更健壮、更容易处理传送失败和拥塞。 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避免对发送的每一个分

37、组都进行路由选择; 当建立连接时,从源到目的地的路由作为连接建立的一部分加以保存,此路由用于传送连接上的所有数据; 当释放连接时,虚电路也随之撤消。2、一个理想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具有哪些特点?答:其特点有: 正确性:即算法必须是正确的。 简单性:即算法在计算上应该简单。计算简单可以使延时增加很少; 坚定性:是指可靠性,长时间运行不会出现整个系统的故障; 稳定性:指算法是收敛的; 公平性:指各通信节点利用信道的机会均等; 最佳性:是指按一定的标准获得最好效果,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路由算法。第六章:TCP/IP协议组1、试根据IP地址的规定,计算A、B、C三类网络的最大网络数,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

38、。答:A类IP地址中,网络号是7位,最大网络数是126,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是; B类IP地址中,网络号是14位,最大网络数是16382个,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是65534; C类IP地址中,网络号是21位,最大网络数是个,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是254。2、网际互连有何意义?主要有哪几种网际互连手段?答:网际互连的意义是在不同的网络及主机之间实现通信,在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互相 访问及资源共享。 网际互连的手段有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多协议路由器、网关、传输网关、应用程序网关及半网关。3、网络互连器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网络互连器主要有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 中继器:

39、是物理层的互连设备,在物理层实现透明复制二进制比特,以补偿信号衰减,连接使用相同协议的局域网。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存储转发设备,网桥是用于局域网间的连接。网桥能实现MAC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转换。能互连各种在数据链路层以下不同协议的局域网。 路由器:是网络层上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由路由器互连的局域网中,每个局域网只要求网络层及以上高层协议相同,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协议可以是不同的。 网关:是高层协议上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它可以完成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为了更好地实现网络互连的管理,而由两个半网关构成。第八章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

40、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

41、术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

42、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11、多媒体相关软件(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第二章 图形

43、、图像1、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将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的过程就是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主要包含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聚。2、采样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分辨率和色彩深度3、数字图像的两种形式:位图图像、矢量图形位图图像 矢量图形特征 能较好表现色彩浓度与层次 可展示清楚线条或文字用途 照片或复杂图像 文字、商标等相对规则的图形缩放结果 易失真 不易失真制作3D影像 不可以 可以文件大小 较大 较小格式: BMP、PSD、TIFF、GIF、JPEG EPS、DXF、WMF、SWF、PCX、PDF5、图形、图像的采集:利用绘图软件自制、利用图像素材库和网络资源获取图像素材、利用数字化设备拍摄数

44、字图像、利用数字转换设备采集数字图像、利用抓图软件从屏幕上抓取图像素材6、图形、图像的加工工具:金山画王、我形我速、Photoshop、CorelDrawFireworks等。7、图形、图像加工的一般过程:筛选获取的图像、设计效果、选择加工工具、图像效果处理、选择保存格式。8、图像文件的数据量计算:9、图形、图像文件的压缩:图像压缩过程主要由变换部分、量化部分和编码部分组成。压缩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区别在于无损压缩不存在量化部分,因为量化部分会带来信息的损失。第三章 多媒体作品中的声音1、声音的数字化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数字音频的常用编码有:波形编码、参数编码、混合编码2、获取数字声音的

45、方式:将声音数字化、利用MIDI设备输入或用计算机软件编写MIDI音乐。3、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它是由世界上主要电子乐器制造厂商建立起来的一个通信标准,用以规定计算机音乐程序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4、MIDI音频文件是一种符号化的音频信号,记录的是一种指令序列。5、声卡的功能: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硬件设备。它能把来自话筒、光盘的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换,输出到耳机、扬声器等音响设备,或通过乐器数字接口(MIDI)使乐器发出声音。6、声卡端口:线性输入(Line In):可与盒式录音机、唱机等相连进行录音;线性输出(Line Out):可跳过音频卡的内置放大器,连接一个有源扬声器或外接放大器进行音频的输出;话筒输入(Min In):可与话筒相连,进行语音录入;扬声器输出(Speaker Out):从音频卡内置功率放大器连接扬声器进行输出;游戏棒/MIDI接口(Joystick/MIDI):可将京戏棒或/MIDI设备连接到音频上。7、音频文件的常用格式:mp3、wav、mid、rm、wma等8、音频加工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goldwave等9、音频文件的数据量计算: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